【思考】光伏產業的后續發展
9月1日從發改委網站獲悉,為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關于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15元,并明確上述電價僅適用于國家能源局2016年組織實施的示范項目。同時鼓勵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太陽能熱發電企業采取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綠色信貸、土地優惠等措施,多措并舉支持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全國統一的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對一定的裝機規模進行價格支持,引導企業比選采用先進技術、開發優質光熱資源,既有利于對光熱發電產業適當規模發展的經濟性進行探索和試驗,支持友好型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也有利于防止相關產業依賴高額補貼盲目擴張,盡可能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提高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
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時明確,2019年以后國家將根據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狀況、發電成本降低情況,適時完善太陽能熱發電價格政策,逐步降低新建太陽能熱發電價格水平。
目前看來,不僅制造業環節的高景氣將在動態平衡發展的供需關系背景下得以維持,行業下游的烏云也將逐漸散開。預計,保障收購和配額制的合力,將令棄光、棄風限電問題得到實質性改善,而從今年開始試行的“競價上網”項目申報制度的執行,則將以擠壓產業鏈不合理利潤空間(如路條流通成本)的方式,減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的壓力,令欠補問題得到逐步改善。整個新能源發電板塊的市場預期存在大幅上修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