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中國太空計劃曝光 將研制太陽能發電衛星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訊:8月3日,據報道,中國的太空雄心和太空目標顯得獨一無二。與美國和前蘇聯主要為了名譽和地位開展探月活動相比,中國大型探測計劃的目的是獲得龐大的太空資源,推動經濟發展。
當前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后,美國感到非常震驚。因為美國認為自己才是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霸主,而前蘇聯只是一個農業經濟為主的貧窮國家,不可能擁有如此先進的太空科技。
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在全世界引發了激烈反響,展示了前蘇聯的尖端技術,迅速提升了在國際上的聲譽,加大了美國對前蘇聯的擔憂情緒。因為美國擔心前蘇聯會通過人造衛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從而襲擊美國本土。自此以后,兩個冷戰時期的對手展開了激烈的太空爭奪戰,不過太空競賽的目的只是提高聲譽,主要源于嫉妒心理。
與這些冷戰思維相比,中國的太空計劃并不是“面子工程”。中國在21世紀初成為了世界太空科技強國,制定了龐大的計劃,準備開采月球和小行星的資源,同時建立太空站。
中國航空事業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研制太陽能發電衛星,開采月球和小行星資源,建立空間站。
1.研制太陽能發電衛星
太陽能是一種非常清潔和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而太陽能發電衛星可以通過微波將太陽能傳給地球表面的接收站。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曾經發布報告稱,中國的空間太陽能發電工程將采取以下步驟:在2010完成太陽能發電衛星的概念設計;在2020年完成發電衛星的結構測試和無線傳輸能力測試;2025年在近地軌道進行首次試飛;在2035年衛星應具備發電能力;最后在2050年推出位于地球同步軌道的商用發電站。
太陽能發電衛星也被稱為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如果想研制成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難題。這些難題包括:目前的火箭運載能力只有100噸,而太陽能發電站的重量將達到10000噸;如何利用微波傳送能源;如何在太空精確地組裝發電站。雖然面臨重重阻礙,但中國已經意識到,空間太陽能發電站將使未來的居民擁有長期穩定的能源供給。因此,中國已經開始研發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的太陽能發電設施。
中國的能源消耗量已經從1980年的18千兆Btu(英制熱量單位)增長到1996年的37.1千兆Btu,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8.3千兆Btu。外界預測,中國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需要更多地能源保持經濟發展。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稱,中國將研發太空技術,探索地月空間,利用太陽能發電。此外,張育林還指出,從戰略角度來看,地月空間對中國的偉大復興顯得極其重要。
2.開采月球和小行星資源
中國下一個充滿雄心壯志的計劃是在月球上開采鈦和氦-3能源,同時在月球尋找水源。中國國家航天局為此實施了嫦娥探測工程,計劃通過長征火箭發射探測衛星。目前,該工程正在逐步實施中。中國在2007年發射了嫦娥一號探測衛星,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基礎設施,分析鈦元素在月球的分布情況,同時拍攝月球的三維圖像。隨后在2010年,中國又發射了嫦娥2號。目前,嫦娥2號已經抵達地月拉格朗日L2點(距離地球大約150萬公里,地球和太陽引力的平衡點)。嫦娥3號在2013年發射,攜帶月兔探測器,實現了中國探測衛星在月球的首次軟著陸。中國計劃在2017年發射嫦娥5號,準備獲取2千克的月球土壤。
完成探月計劃以后,中國下一個探測目標是包含豐富資源的小行星,例如“龍宮”(Ryugu)。“龍宮”小行星含有大量的鎳,鐵和鈷,這些資源的價值預計達到950億美元。除“龍宮”一起,太空還有數百萬個小行星等待人類的開發。這些小行星擁有大量的黃金和白金。2015年,一個擁有價值5.4萬億美元白金的小行星從距離地球150萬英里的地方飛過。雖然1967年簽訂的《外層空間條約》禁止任何國家將太空作為自己的領地,但該條約并沒有明確太空資源的所有權。如果規定為“誰先到,誰先使用”,中國肯定會遵循這一原則。
因此,人們可以理解中國因為能源短缺急于實施太空計劃的迫切心情。嫦娥一號總設計師葉培建承認,中國正在研究月球和小行星探測技術。清華大學教授陳楊,李俊峰和寶音賀西已經發布了如何推動小行星進入地球軌道的最新研究成果。
3.建立空間站
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被稱為“沃爾夫條款”的法案,禁止中國研究人員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項目。因此,中國不得不投入巨資,計劃在2020年建造出自己的“天宮”空間站。中國在2011年發射了天宮一號,計劃在今年9月發射天宮二號,然后在2020年發射天宮三號。未來的天宮空間站將包括一個20噸的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可以為3名宇航員提供長期服務。考慮到國際空間站將于2025年報廢,天宮屆時將成為人們唯一可以使用空間站。
在這一方面,中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的研究目的也不相同。中國希望建立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空間設施。前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和現任總統奧巴馬曾經承諾將增強美國的太空實力,但美國的航天預算卻逐年減少,阿波羅探月計劃也被廢除。美國的太空計劃似乎既缺乏激情,也缺乏想象力。只有一些個人團體對開采小行星資源感興趣。而中國正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
中國制定了長遠的目標,計劃深入外太空,還想進入火星。最重要的是,中國開展太空探測的目的并不是戰勝地緣政治對手,而是希望在長期內獲得資源和建立永久的空間站。模糊不清的國際空間法將有助于中國實現自己的目標。